“我已经在这里住了24年,这里是我的家啊!”
收到一审败诉判决的马大姐,握着那份要求她腾退房屋的判决书,双手颤抖。父亲留下的老房子,哥哥离世后的唯一庇护所,竟可能顷刻之间失去。无助之际,她推开了朗禾律师事务所的门。这是一个关于家、关于亲情、也更关于法律如何守护弱者的故事。
01案件背景:一纸诉状,家的危机
案涉房屋原系马大姐父亲承租的公产房。父亲去世后,其兄马大哥变更承租人为自己,后与妻子购得产权并登记于二人名下。2023年马大哥去世,其妻通过继承诉讼取得完整产权,随即起诉要求居住于此二十余年的马大姐搬离。
一审法院认为,产权既已明确,基于物权返还请求权,判决马大姐腾房。
02求助:朗禾律师介入,发现一线生机
马大姐身患残疾,无稳定收入,视该房屋为唯一安居之所。一审结果几乎让她失去希望。
朗禾律师事务所夏蕊律师团队的包菲律师接待了她。凭借多年家事案件经验,包律师敏锐地捕捉到一审判决仅适用产权规则,却忽略了案件背后的人物命运、历史背景和法律规定中的弹性空间。她果断接受委托,并为其定制了“证据+法律+情感”三重驱动的上诉方案。
03二审逆转:证据构筑防线,法理人情共融
包律师指导马大姐全力搜集多项关键证据:
· 父亲患病期间的医疗票据、病历,证明父女长期共同生活、相互扶助;
· 邻居证人证言、历史照片及视频,证实马大姐连续居住24年的事实;
· 残联证明、低收入证明,说明其身体残疾、无劳动能力、无其他住所的特殊困境。
在二审庭上,包律师指出:
· 本案并非简单的物权纠纷,而应置于家庭共同生活、共同贡献的历史背景中审视;
· 马大姐自幼居住于此,形成稳定的生活状态,其居住权益应受法律保护;
· 产权人行使所有权不得损害他人基本生存权,尤其对方是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残疾人。
04胜诉结果:判决撤销,家园守住
二审法院完全采纳朗禾律师的意见,认为:马大姐虽非产权人,但其长期居住事实和在家庭中的弱势地位应予充分考虑。马大哥妻子作为产权人要求腾房,虽有物权依据,但于情理法理均显失公平,更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。
最终,二审法院判决: 撤销一审判决; 驳回马大哥妻子的全部诉讼请求。
05律师观点
夏蕊律师认为:“家事案件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法律条文的简单堆砌。尤其在涉及房屋返还、居住权认定的案件中,法院除了审查权属证据,更应综合考量历史背景、家庭贡献、当事人生活状态以及公共利益等因素。法律的刚性之下,应有兼顾人情的温度。我们代理这类案件,不仅要运用专业法律知识,更要倾听当事人的故事,守护的不仅是一间房屋,更是一个‘家’。”
朗禾律所始终坚信:好的律师,不仅是法律技术的运用者,更是当事人命运的守护者。我们愿以专业之心,行温暖之事,在每一个案件中传递法律的理性与慈悲。
律师介绍:
包菲律师:朗禾律所夏蕊团队律师,资深律师,拥有十年以上法律工作经验,法学功底深厚,对承办案件具有深度研判精神,胜诉率高,尤其擅长处理各类婚家继承纠纷、合同纠纷、劳动纠纷等民商事案件。
夏蕊律师:天津朗禾律师事务所主管律师,天津市律师协会仲裁专业委员会委员,毕业于南开大学,先后取得了医学法学学士学位与民商法学硕士学位,担任多家大型企业常年法律顾问,擅长处理劳动工伤、婚家继承、经济合同等民商事纠纷。
编辑:法律顾问 来源:朗禾律师
上一信息:暂无
下一信息:朗禾案例|律师助力购房者成功排除执行